據媒體公開報道,今年初,北京某些電線電纜有限公司等先后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備案了召回計劃,主動召回缺陷產品。
說是主動召回,其實還是為形勢所逼,質量監管越來越嚴,對于不合格電線電纜,召回將成為今后常規做法。
不過話又說回來,最近被有關部門點名批評的電纜廠,大部分都是在電纜原材料上“中招”的。小編今天編寫此文的初心,就是提醒那些“執迷不悟”的電線電纜生產廠家,真的沒必要為了芝麻丟了西瓜!
按照某型號的電纜做成本核算,一米電纜的原材料成本有816.6元/米,其中,銅導體795元/米,剩余的電纜原材料總共21.6元/米,原材料成本占比,微乎其微。為了幾塊幾毛,冒著質量不合格的風險,值得嗎?
市場價格戰越演越烈,低價統治的年代,除了價格戰還是價格戰,必須申明的一點是,低價扭曲了品質。
國內電纜企業90%以上都曾經賣過非標電纜,某行業“老司機”大方透露,這沒什么不好意思說的。
轉變大概從2017年西安地鐵事件開始,小部分企業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主動改變,開始堅持賣國標產品。
近年來電線電纜行業質量監管抽查次數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產品質量不過關的企業難逃“法網”。
據《2018中國電線電纜市場質量白皮書》(簡稱《白皮書》)統計顯示:2018年度我國質監系統、工商系統、市場監督管理局、終端用戶及權威媒體等通報了984家產品質量存在問題的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和經銷商,共計通報1885次,不合格企業數量同比增加90.33%,不合格產品被通報次數同比上升48.43%。不合格項目指標15個,不合格項通報次數2825次,同比去年有所上漲。其中,2018年電線電纜被通報原因統計情況因質量問題占比98.89%,質量、履約問題占比1.11%。在電線電纜產品抽檢不合格種類中,布電線占比36.07%位列第一,電力電纜占比29.44%,架空絕緣電纜13.95%。
提升質量方式有根可循,通過我國電線電纜市場質量數據研究,對不良行為企業、不合格產品、主要不合格情況等問題進行客觀分析,厘清行業問題,增強公眾對電線電纜產品質量現狀認知。歸根到底,推動線纜產品質量誠信體系建設不是一蹴而就,仍需國家相關部門、企業、社會多維度共同努力。
請相信
品質線纜
永遠不會廉價
用材也絕非粗制濫造
價格再漂亮
不等于品質也漂亮
一味貪求價格
必然失之質量!